这是今天我在知乎上花了一个下午写的答案。
现在搬到博客里来记录一下。
原文地址:
知乎原文:南京金智教育信息科技怎么样?
我18年6月刚离开wisedu,所以这份答案应该算是wisedu最新的现状吧。
我尽量客观的评价一下金智教育这家公司,争取做到不吹也不黑。
先在南京市这个范围内,对wisedu进行一个整体的评价:
wisedu人力资源总监吴总在我离职前的一次谈话过程中,提起过他对这家公司的一个整体评价,我觉得说的基本准确,原话大概是这样的:
如果把南京的公司分为五个档次:
0.不入流
1.混蛋的公司
2.没那么混蛋的公司
3.良好的公司
4.优秀的公司
那么wisedu应该处于2档和3档之间,并且正在向3档努力。
下面开始切题。
wisedu毕竟是我的老东家,无论有多少槽点,我都是心存感激的。
因此我尽量只阐述事实,不做过多的个人主观评判。
主要从下面8个方面谈一谈wisedu这家公司到底怎么样:
- 校招
- 入职
- 工作环境
- 个人成长
- wisedu技术体系
- 研发与二开
- 转正、职级答辩
- 工作、学习氛围
1.校招:
我16年毕业,是15年秋招拿的offer(java后端研发),在wisedu工作了近两年半,实习将近半年,正式工作两年整,从2015年12月到2018年6月,横跨4年。
当时不仅仅是wisedu,也通过了华为、中兴、同花顺还有一些小公司的面试并且拿到不少offer。
之所以选择wisedu:
首先是考虑技术、业务方向:因为校招宣讲会上看到了wisedu当年做的移动迎新app,扫二维码秒级办理报道,后台实时的多维度统计全校新生报道情况等一些很吸睛的业务功能,觉得非常感兴趣。
其次是考虑物质条件:因为wisedu给的钱和华为差不多,比中兴高不少,同花顺比wisedu高一点,但同花顺在杭州,生活成本会比较高。
(16年本科生行情:华为白菜价8k,好一点到9k,少部分拿sp能给到10k-12k的,中兴白菜价6.9k 好一点的能谈到8k,sp给多少不清楚,同花顺7k-10k、wisedu7.5k-8.5k)
关于校招的面试难度,对于我个人来说,wisedu>同花顺>华为>中兴>其他的小公司
华为:机试–性格测试–技术面–boss面(某部门领导)
中兴:机试–技术面(俩面试官,岁数都不小)–hr面(俩hr)
同花顺: 机试–技术面–hr面
wisedu: 现场笔试–技术面–boss面(人力资源总监)
之所以觉得wisedu的难度最高,是因为我当时笔试题目全对,导致面试官对我的要求可能比较高,所以问得比较深,也比较广,面试内容大多都是底层和算法,而其他公司则比较偏向基础语法和项目经验。
面试官是wisedu当年的CTO老严,但是自16年老巨(清华毕业在华为、西山居都待过的大佬)空降wisedu做CTO后,老严就变成了二把手。
2.入职:
校招一般会要求实习,所以我就去了。
15年那会没有导师制,进去以后基本就是放养,部门领导发了一份实习生培养目标,然后让我照着上面的学,我至今还留着:
我实习的第一周一直在看js、jquery、sql还有spring相关的资料没有产出,第二周第三周接了个临时任务,用fineReport做几了几张报表,也是现学现做。
第四周之后就开始正式参加项目开发了,断断续续地一共实习了3到4个月,用到的技术栈主要是:前端部门基于jqxwidgets封装的一套UI组件+jquery+ajax+spring+oracle SQL+EMAP。
EMAP是wisedu自己封装的一套包括设计器在内的后端框架。这一套后端框架非常具有wisedu的特色,基本上和业界常用的框架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有一个比较陡峭的学习曲线,关于EMAP的具体的内容会放在第5节技术体系里面来说。
现在来看,这份实习生培养计划里的内容感觉还算靠谱,确实是尚未毕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一些知识点。其实很多工作一两年甚至两三年的程序员,如果自我成长的驱动力不强的话,也就只会这些东西。
3.工作环境:
这一节主要聊聊wisedu的地理位置、工作环境、还有饮食以及运动场所。
wisedu主要有两个园区,一个是总部,一个是牛首园区。
总部在南京江宁区将军大道沿线上的金智科技园区内部,离河海大学很近,可以乘地铁到河海以后再转公交坐两站路到。牛首园区在地铁3号线天元西路站门口,出了地铁站就到。
我走之前听说总部马上也要搬到牛首园区那边去了,因为总部是租的金智科技园区里的的楼,据说成本是每年1w/人。在总部的人大概300左右还是有的,wisedu全国一共1000名员工左右。
我在总部,不了解牛首的情况,就不谈牛首了。
总部分为2、3、4楼。2楼以前是平台部门,现在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3楼主要是人力资源、财务、法务、二开、UED设计等部门,老总的办公室也在3楼。
4楼则主要是市场部、前端研发、测试、产品、EMAP、以及后端研发部门。wisedu的实施还有销售人员是在全国各个身份的,所以总部没有实施和销售部门。
每层楼都有茶水间和厕所,可以倒热水泡茶,四楼茶水间还有1元自助的豆浆和咖啡。不过要吐槽的一点是,楼里厕所每个都只有两个坑(部分厕所有多个坑,但是都比较远),每次“早高峰”和“午高峰”都是满的,我经常为了上个厕所从4楼找到2楼。
3楼人力资源旁边的柜子里有泡面,晚上加班的人可以免费拿,也有冰柜,夏天可以买雪糕,冰柜旁边还有个打印机,可以刷工卡自助打印。
2楼从去年开始开了一个推拿室,每周都开放预约,每人每周一次,一次半小时,需要抢,不过基本都能抢到。也可以叫同事帮你抢,凑成一次一小时。
总部有个小型足球场,室内的羽毛球场(两块场地),室外的篮球场(水泥的),基本能满足运动需求。
wisedu总部的食堂还是不错的,分一二楼,一楼花样多有黄焖鸡、烤鱼、炖菜、羊肉汤等,甚至还搞过几次西餐节。二楼主要是三大类,面食+A类套餐+B类套餐,套餐是大荤+小荤+素菜+免费汤+免费馒头+免费米饭或粥,天热的时候吃套餐的话,还会有免费的酸奶。
虽然吃久了总会觉得嫌弃,但是wisedu的食堂便宜啊,所有面食和套餐都只刷1块钱。冲100块钱到工卡里够吃很久了。当然,吃黄焖鸡、羊肉汤这些的话会贵一点,但是也就是5块6块的样子。
至于办公环境的话,大家都坐在一排排的办公桌上,目前统一都是配的dell的新主机,win10,内存4g,还有一块24还是25寸的大屏,键盘鼠标是很一般的那种。
研发平时都是在华为云虚拟机内开发(为了避免源码泄漏),虚拟机的内存是可以找管理员申请的。
4.个人成长:
因为每个人的条件不一样,所以不好加以评判。
从我个人来看,wisedu的成长环境只能说凑合,首先是基本完全放养(去年开始有导师制了,不过估计也够呛),然后是技术栈比较老,无论是后端还是前端部门,对于技术的运用都比较浅显,因为毕竟主要是在做学校的业务,无论是数据量还是业务复杂程度都比不上互联网公司。
wisedu目前主攻的方向就是web app(pc+mobile)+native app(ios+android)。
在这些方向上的程序员进wisedu,能够获得很多项目经验的积累,但是如果要追求更深的技术运用,这边大部分部门是不能满足的,有极少数部门在追一些比较新的技术,但是其他大部分部门都只是在堆业务代码(也是我离职的主要原因)。
5.wisedu技术体系:
我不是CTO,所以不清楚全貌。但是工作两年多下来,算是前后端都略懂的我,可以大致介绍下wisedu常用的技术体系。
前端:android,ios,node,vue,webpack,mint-ui(饿了么移动端UI库),jquery,
emap:基于jqxwidgets封装的PC端UI库,
ubase:基于require+director+Hogan实现的一套PC端单页web应用开发框架,
smile:基于node+vue实现的一个web UI设计器,能实现可视化的页面设计以及自动代码生成,
sprite:基于require+vue+vue-router实现的一套移动端单页web应用开发框架
(sprite是我写的,我是个不务正业后端23333,看到这里估计不少wisedu的研发同学就知道我是谁了)
后端:spring全家福:spring,springMVC,spring Boot,sprirng Cloud等,
数据库:oracle,mysql,postgresql等,
eterna:集成了包括在线日志,定时任务调度,自研的ORM等一系列功能在内的后端框架,
EMAP:注意是大写,和前端的emap不一样,一个基于eclipse插件体系做出来专门用于开发EMAP应用的设计器,配合eterna框架使用,能够进行快速的业务开发,但是需要一定的学习时间。
除了这些之外,牛首园区在做公有云,用的技术会新一点,包括一些阿里公有云系的技术,docker等,具体我就不太了解了。
总体来说,wisedu是有不少技术含量的,but,这些框架啥的都做好了,普通的研发进去以后就是在堆业务代码,堆久了之后就会觉得无趣了。
6.研发与二开:
研发是拿月工资的。但是wisedu对于二开人员的管理机制算是很奇葩了,也许是业界独树一帜吧,用我之前同事的一句话来调侃,能想出这个机制的人,“简直是个天才”。
之前的答案也有介绍到,wisedu的二开是计件的,也就是你干多少活拿多少钱。
wisedu内部把二开叫做云工厂,wisedu做了一个crowd系统,以供各大高校在crowd上发布任务,然后二开的部门领导对任务进行工时评估,之后二开人员们可以在crowd系统上领取(抢)任务,基本价格是50元/工时,好像做的久了还能再涨点。
举个例子,比如你今天接了两个任务,一个任务值5个工时,一个任务值3个工时,你今天一个上午就把这两个任务个做完了。那么相当于你用了半天的时间赚了400块钱。
不过wisedu对于二开的结算好像是按月结的,据说要抽10%的水。
光从赚钱的角度来看的话,wisedu的二开还是能赚到钱的,公司也免去了不少成本,因为化身成了一个抽水平台,似乎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个模式会导致研发人员变得越来越浮躁,面向金钱编程,甚至二开人员的部门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很微妙,因为大家都是互为竞争对手,而且凡事只追求做对,不追求做好,因为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就是金钱。
我看过部分二开人员的代码,通篇没有一行注释,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堆积起来的代码,并且大多都是拷贝-粘贴过来的。也会隐含着后期代码的健壮性,可维护性以及可扩展性的问题。
如果你是拿到二开的offer,希望多考虑考虑再决定是否接受。
7.转正、职级答辩:
在wisedu做研发是需要转正答辩的,一般会发生在入职5、6个月的时候。
转正答辩主要是阐述进公司以来的工作成果,以及个人成长、未来规划等。
转正之后就正式进入研发序列了,wisedu用一套职级划分研发序列中不同层次的员工。
员工可以自行申报职级,每年上下半年各一次机会。
职级由低到高分别是:
初级:初1–初2–初3;
中级:中1–中2–中3;
高级:高1–高2–高3;
专家:技术专家 or 业务专家;
同一层次之间1级最低,3级最高。
初级之间的职级晋升不需要答辩,写个总结文章交上去就基本能过。
一般应届毕业生或者工作一年左右的员工会定级到初级上。
中级之前有2年工作经验以上的限制,现在不知道有没有了。我去年申报中级结果告诉我必须满2年工作经验才能报,很是无语。
截止到去年,申报中级和高级是需要进行答辩的,评委一般是在老巨+老严+老李+老刑+各业务线的技术经理里挑4个人组成,需要准备一份ppt,内容自定,可以是工作成果,也可以是自己日常钻研的东西。
今年进行了一次调整,申报中级不需要答辩了,有部门领导直接申报,然后部门领导向评委陈述你的工作成果,最后来定是否能达到中级。
我走的时候职级是中1,部门领导给我报了中2去陈述的,但最后评委定下来是中1,理由是我还太年轻,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提得太快。(手动微笑脸)
一般能到中2中3的人,都是工作3年到7年的左右的,但是其实wisedu的中级员工很多技术水平不算很强,但是业务经验积累的足够多,而对于业务能力强的研发,wisedu也是很认可的。我自己觉得按照wisedu的技术能力标准我应该在中2中3之间吧,但是谁叫我还“太年轻”呢。
8.工作、学习氛围:
谈一谈加班。
IT行业基本法之一:不加班是不可能的。
wisedu在加班这一块上,我觉得还算不错了,基本上部门里面会分组,一个组周1周3加班,一个组周2周4加班,周6换着来。
要是实在有事,找人换一换,或者直接不来也行。
公司的潜规则是周2周4晚上加班,但是也没有太强的约束力。
不过wisedu有个特点,就是这边的业务期是跟着学校走的,比如学校7、8月份迎新,那就在7、8月份会有周日的值班,保障现场出了问题能及时处理。所以在业务期内,会有额外的加班。
总体看下来,wisedu的加班不少但是也不算多。
学习氛围是需要吐槽的,基本没啥学习氛围,也不是很重视code-review,总之成长基本靠自己。
总结:
就如开头说的一样,wisedu不是一家特别好的公司,但起码不是一个混蛋的公司。
如果没有更好地选择,那么wisedu也能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秀儿,是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