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没更新博客的这两年我干了啥
大数据 or not
黄山之上
互联网的旅程开始了
一个SqlBoy在互联网的野蛮生长
what !?刚给你优秀员工你就要走!?
下一站,3亿日活的快手,还怕没有问题来驱动我吗
在快手4个月后的感受
二、为什么停更博客了(虽然也没啥人看)
三、未来的路在哪里
四、而立之约
一、没更新博客的这两年我干了啥
大数据 or not
两年前,从第一家教育IT公司离开后,我迅速入职了一家国内top1的大数据公司,也在南京。部门很核心——自研分布式大数据引擎组,真的感谢当时面试我CTO能认可我这么一个后端菜比。
其实去到这个部门,和我当时从教育IT公司离职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我就是为了能专心地、深入地做些纯后端的事才决定离职的。自研分布式大数据引擎诶,这不后端还有啥后端。
But!我待了不到一个月就主动离职了,原因是我对大数据相关的业务是真的提不起兴趣来,再加上组内的所做方向技术难度也比较高,这让没法全身心投入进去的我每天上班如上坟。
黄山之上
离开大数据公司以后,我休息了整一个月,在不知道自己以后该做什么,该去什么公司的迷茫与郁闷的情绪里,我去安徽爬了一趟黄山。
在爬上高入云霄的天都峰之顶后,看着四方广袤且一览无余的山、水、路、人家,山风拂过,我突然想明白一个道理:
天下之大,何处不可去。
互联网的旅程开始了
从黄山回来之后,我不再只把眼光投在南京的公司和岗位上,而是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的岗位都一一关注、甚至投简历。这也导致当时有很多hr打电话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问我到底要去哪个城市,现在想来当时的自己也是太年轻~
略过800字的面试准备和各种电话、视频、异地面试后,我最终拿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offer——欢聚时代(YY)服务端工程师,公司在广州。
没啥好说的,趁着年轻,敢折腾,带着我的两只猫和不多的行李以及一大箱书,我踏上了我的互联网之路。
一个SqlBoy在互联网的野蛮生长
从18年的9月14日入职,到2020年的3月20日离职,在yy待了一年又6个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从一个to B公司的SqlBoy(虽然还曾深入的搞过点前端,但后端这一块真的大部分工作只用靠sql就搞定了),真正的成长了起来。
以前什么多线程、高并发、分布式、微服务、网关、消息队列、内存缓存、长链接等等的概念都只是简单使用或者听说过甚至听都没听说过,但是在yy工作的期间,这些东东我全都有机会比较深入的接触和使用。
数不过来的深夜加班,再加上自己仅有的一些小天赋,在yy工作的5个季度里,我拿了3个A,2个B+的绩效,按时间排列是A,A,B+,B+,A,这也让我拿到了2019年用来表彰战功突出的优秀员工奖。
这里真的要非常非常感谢leader和同事们的帮助与认可,让我能够得到这么好的成长土壤。
what !?刚给你优秀员工你就要走!?
在YY干的似乎还是挺顺风顺水的呀,也很被leader看重,我为啥要走呢?
是因为我这个人是一个问题驱动型的懒汉式选手,而yy已经肝了一年多的我基本上很难再遇到让我觉得头大、抓狂、想不出来就要通宵想出来的问题了。
在没有遇到这类有挑战的问题的时候,我这个懒汉的学习动力真的会比较弱。在yy工作的后期,我意识到我已经快进入吃老本不思进取的状态了。
痛定思痛下我还是决定找一个更有挑战的公司和更有挑战的岗位来强行驱动自己继续提升。
当时怀着非常忐忑的心情和leader沟通了这回事,至今还记得当时leader错愕的表情。以至于后来leader甚至拉上了当时的技术总监和技术副总裁找我谈话,说就算我真的觉得成长有限了的话,公司其他部门也可以随便让我挑,也承诺股票工资有啥需求尽管提,omg,这让我愈发觉得愧疚了。
但是我这个倔脾气是属于既然做了决定就一定会执行的,所以最后一一婉拒了大领导们的厚爱和挽留。
下一站,3亿日活的快手,还怕没有问题来驱动我吗
离开YY前,我拿到了美团和快手的offer,base是北京。
咋又是北京了呢?这个之后可能会单独开一篇文章来谈谈,小小透露一下,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我在yy遇到了现在的女朋友(嘿)。
也是经历了一番纠结和挣扎,最后在美团和快手之间选择了快手。
主要是觉得部门方向和我在yy做的比较匹配,同时快手又有yy目前来说难以赶得上的超大用户流量,所以我觉得我似乎看到了一堆在海量用户的场景下,闪闪发着光的性能、并发、架构等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在向我招手,那还等什么,干就完了!
于是我和女朋友以及我的两只猫(雪碧&咖啡:我们太难了)在今年严峻的疫情之下,从广州飞到北京,在酒店里隔离了大半个月,我甚至在酒店隔离期间就远程入职了,这份体验也是绝无仅有了。
在快手4个月后的感受
目前在快手已经干了4个多月了,整体来说其实所遇到的问题难度有些低于我的期待,一个是我所在的部门其实面临的挑战并不集中在高并发上,更偏向于组件化,平台化相关,二个则是其实超高并发超高qps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难。
但是同时我发现快手这边内部的管理也好,规划也好,是有些混乱的。这虽然是问题,但却也意味着机会也很多,需要我更主动的去思考、总结和推动一些事情,这期间肯定是能得到很多成长机会的。
所以,之后在快手的日子里,还需要更加努力一些,多承担,多成长,希望能像我在快手的工牌上给自己写的座右铭一样:
从低处来,向高处去。
二、为什么停更博客了(虽然也没啥人看)
这两年的时间里,我一篇博客也没有写,前期是因为自己太菜,每天忙于工作和提升自己,后期则是因为自己又太懒,有很多想要记录下来的踩坑经历、工作经验和学习笔记结果都因为懒惰而搁置。
其实我在yy有整理过待写的博客todo list,说出来有点吓人,列表里已经累计了上百篇了(笑cry)。
后续定会一一补上!
三、未来的路在哪里
这么久没写博客了,我为什么会突然又提起键盘来敲这么一篇总结性的文章呢?
这两年的时间说起来我也算是成为了所谓的“高级后端工程师”,在yy的职级也到了T2-3,美团的offer里也拿到了P2-3的职级,在快手的就暂不透露了,总的来说可以理解为对标阿里的p6+到p7-之间吧,距离p7(我是说靠技术上位的真p7,而不是某些靠口嗨蹭上去的)还是有不少差距的。
说实话,我当时还为这份看着还过得去的职级骄傲了一阵子,觉得自己可牛逼了,似乎自己已经站在了程序员的金字塔塔尖了,感觉人僧已经到达聊巅峰~
But!我最近又在开始自我反省了,我现在最多能称的上是互联网常用技术栈的熟练“使用者”,说的难听一点,比一般码农搬砖搬的更加熟练自如。可能自己稍微有点小聪明,在工作中抽象出了些组件,做了些平台啥的,可是,这并没有太多的不可替代性!
我最近这几天,每天晚上都思考到凌晨两三点,我未来的路在哪里?
就像现在这样,做一个被leader和产品同学夸赞的业务小能手?一个所谓的高职级开发?一个熟练的搬砖工?一做做到35岁40岁?
未来的路到底在哪?我给了自己一个终极答案,我想:
- 更深入的了解计算机,那些在主板上刻录的庞杂的物理、逻辑电路们是怎么工作的
- 知道那些有限的指令集,有限的编程语法,是如何组成现今世界上如此纷繁复杂的互联网应用的
- 写出或者参与到像spring、redis、vue、react、kafka、dubbo等等这样优秀的框架、中间件等开源项目来
- 做一些有意思的个人项目,比如一些工具脚本,微信、支付宝小程序,小巧但可把玩的app,前端移动端都可上手,不把自己局限在后端的世界里
- 写代码写到50岁,却依然不会被那时的年轻气盛、聪明过人又敢熬夜敢加班的小伙子们替代
想接近这样的答案,我现在的努力程度,远远远远不够。
计算机的知识海洋太浩瀚了,而我却时常因为在岸边拾到几个小小的贝壳而骄傲自满。
四、而立之约
我现在26岁,距离所谓的而立之年还有四年,在这有限的四年里,希望我能:
– 更深入的认知计算机的本质,而不是被五花八门的高级封装和抽象所屏蔽
– 阅读更多的优秀项目的源码,而不是只会无脑使用
– 保持好奇心对新技术充满兴趣并付诸实践,而不是守着现有的技能固步自封
– 阅读更多的计算机名著,而不是浪费时间在毫无营养的娱乐活动里
– 时常自我反思总结,而不是在无知中洋洋得意
与君共勉,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