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
就像标题说的那样,我提出了离职,从电子层面。
今天下午,我在公司的离职系统上点击了确认按钮,提交了我的离职流程。
按钮按下的那一刻,呼……,重重地松了一口气,有一种奇妙的感情充斥在内心。
上周就已经和产品经理候总,项目组长老曹,还有人力资源总监吴总都沟通过了自己离职的想法。
在奖金还没发下来的时候,也是在自己还没开始找下家的时候,就去和领导说自己要走了,这似乎在别人眼里显得很傻。
身边不少人问我,就不怕不给你发奖金了吗?干嘛不先去面试几家拿到offer?干嘛这么冲动,直接和领导说了?….
我嘴上说着不在意不在意,没关系没关系,但其实内心里也在问自己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傻?
傻吗?
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跳槽,不,只能说是离职,还不算跳槽。
我在心里告诉自己,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二次转折点,第一次是在校招选择offer的时候。
记得一句不知在哪看到的话,原话记不清了,大意是:
人们总是在不知不觉间地站在了人生的岔路口上,并且作出了这辈子都不能重头来过地选择,而在多年以后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突然回想,才能体会到当年看似普通平凡却波涛汹涌的悸动。
我心中此刻却已经波涛汹涌。
但我还是坚持地想要走的潇洒一点,之所以选择裸辞,不在提出离职之前面试别的公司,是我想给予老东家最后的尊敬。
加上实习的日子和正式入职的时间,这两年多以来,无论老东家有多少槽点,我终归是在这个大环境里成长到现在的水平的,我心中始终保持着感激。
为什么来
时至今日,我仍然清晰地记得两年前金智教育来河海办宣讲会的那个晚上,那时候是在致用楼靠近图书馆那边二楼的中间的那个教室,人力资源总监吴总拿出手机连接上了放映用的幕布,幕布上展示的当年的移动迎新app。
他一边展示着手机上的移动迎新app的各种功能,一边介绍着移动迎新app能够让学生直接扫二维码秒级报道而不用四处奔波,也能够让老师在后台通过各类统计图实时监控到站情况,报道人数,环节办理情况。
我在心里忍不住地说,“喔!这真的很酷!我也想做出这样的系统,真的能用代码为别人解决问题!”。
带着这样的激动,我最后在几份offer里选择了工资不是最高的,平台不是最好的,技术方向也不是最匹配的金智教育。
在作出选择来到金智教育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来到这样的一家成长中的公司,一家中途向互联网转型的公司,必定会遇到很多错误的,不够正确的,不够合理的地方。
但是这些正是我需要的,我还足够年轻,有着足够的成本去见识这些不好的,不合理的地方,也可以大胆地去踩坑,去犯错,再去改正,从而快速成长。
我一直认为,没有错过而正确,对于正确的理解就会不够深刻,因此我宁愿错的深刻,也不愿对的肤浅。
事实也证明了,在这里的两年,我得到了很多超过自己极限的锻炼机会,使得我能不断地向前奔跑,向更强大的自己奔跑。
却也见识到了很多不正确的,不合理的,不规范的人、事、物。
为什么走
见识到了很多不正确的,不合理的,不规范的人、事、物,就更加渴求的追寻正确的,合理的,规范的答案。
到了最近,尤其是当最新版的移动迎新app,搭载着我的sprite框架正式发版之后,我心中的汹涌越发激烈,似乎有一个声音大声地告诉我:是时候了,是时候去和外面的世界say hello了。
现在的我不仅仅能做出移动迎新,就连移动应用的前端框架也能做出来了,而且还是在我作为一个后端研发的情况下。
可正因为我是个后端研发,我的目标,我的理想,我的职业生源规划,都是成为一名后端架构师。
虽然我从不认为真正的技术需要分成前后端,我也完全不排斥前端的技术,甚至对前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我深知天赋有限,精力有尽,我需要在后端更加专注才能实现得了自己的目标。
可在现在的岗位上,我的前端能力成长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后端,这出乎了我的意料,但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我需要换一个环境,一个更适合的环境,在后端上快速地成长。
于是决定离开。
最近
今天提出了离职,明天就要开始面试了,最近也一直在准备面试,刷题,看书,整理思路。
就像回到了大学里期末考试的前三天一样。
其实心里很没有底,因为自己已经很久没有面试过了,也不知道自己在市面上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水平。
不过没关系,我知道其实我这是走出了舒适区了,因此心里会有很多焦虑和自我怀疑。
我需要做的就是直面这些焦虑和怀疑,稳稳的趁着这段面试的时间,巩固、总结、提升自己的知识,直到自己的信心升起就像当年校招的参加的最后几场面试时一样。
奋斗吧,少年!
很羡慕你,能说走就走。
我感觉得自己就是快被烫死的“蛙”。知道是错的,但又无能为力的感觉。